
大众网记者 刘萍萍 通讯员 张卯卯 青岛报道恒利决策
秋日的青岛西海岸新区,葡萄成熟、石榴挂枝、板栗丰收,乡村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。在这多彩的季节里,一幅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。这背后,是青岛市黄岛区政协持续聚焦“农文旅融合,赋能乡村振兴”履职实践的成果。近年来,黄岛区政协通过深入调研、精准建言、跟踪问效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“政”能量。
精准把脉,找准发展关键
“乡村振兴不能千村一面,要找准特色、做出亮点。”基于这一共识,黄岛区政协多次组织政协委员深入铁山街道杨家山里片区、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片区、海青镇茶山片区等片区,走村入户、实地考察。委员们在杨家山里被优美的山村风光所吸引,在张家楼街道见证了油画艺术点亮乡村的实践,在海青镇深入了解了茶旅融合的创新探索。
通过系统调研,委员们精准梳理出资源利用不充分、业态同质化、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,形成专题信息报告,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扎实的一线资料。
协商聚力,汇集融合智慧
“要让文化资源‘活’起来、旅游品牌‘响’起来、农民腰包‘鼓’起来!”在专题协商座谈会上恒利决策,政协委员、相关部门、镇街代表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,各抒己见。委员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建议:打造“琅琊人家”民宿集群,提升游客留宿体验;开发特色文创产品,推动非遗技艺创新传承;搭建数字平台,实现“一部手机游乡村”。这些建议在协商中不断深化,最终形成了建立片区一体化运营机制、培育本土运营团队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等核心共识,并被充分吸纳进协商成果。
成果落地,振兴成效显著
在黄岛区政协的持续推动下,建立了“政协-部门-镇街”联动落实机制,定期开展调研“回头看”,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,真正把“金点子”转化为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。
特色片区实现突破发展。铁山街道杨家山里片区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,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,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.8万元,“红色研学+生态旅游”让这个小山村焕发新生机。张家楼街道打造的“周末近郊游”品牌成效显著,80%的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,艺术真正成为点亮乡村的力量。
重点项目稳步推进。海青镇“三重茶境”茶旅康养综合体、藏马山滑雪场、琅琊古郡文旅项目等21个优质项目已纳入“十五五”文旅专项规划,总投资超过120亿元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
文化赋能成效显著。齐长城文化馆、红色驿站成为热门打卡地;泊里红席、胶南年画等非遗产品走进景区、走入百姓生活;“西海漫记”线上平台让乡村资源实现“触手可及”。
运营创新激发活力。“政府+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的联动运营模式,有效推动资源变资产、村民变股东,形成“一体运营、利益共享”的新格局,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文旅发展带来的实惠。
如今,行走在秋日的西海岸新区乡村,处处是景、步步如画,丰收的喜悦与发展活力交相辉映。黄岛区政协主席逯鹰表示,将继续发挥政协优势,当好乡村振兴的“智囊团”和“助推器”,在西海岸新区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。
股票配资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